系部概况 | ||||
| ||||
能源工程系前身是1950年招生的水利专业,历经水暖系、城市建设系、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9年为服务国家级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会及首都“两区”建设,学校整合资源成立能源工程系,强化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储能技术等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 能源工程系现有二级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本科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009年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专业教育评估。现有能源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点,土木水利人工环境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是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 能源工程系拥有国家级可再生能源供热应用科普基地,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环实验中心、河北省储能供热技术创新中心、可再生能源供热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储热装备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教学平台,实验室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实验设备总价值达8000万元。 能源工程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2人,博士4人,硕士37人,教授9人,副教授8人,研究生导师16人。近五年出版教材、专著、工具书7部,国家标准1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134篇,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8余项,横向和纵向科研经费达1840余万元。 能源工程系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以传统专业为主体,新专业为支撑的专业布局,聚焦传统技术与新兴科技,打造政、行、企、校多维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以科研、实训平台为依托,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思想素养、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一体的“多维一体”培养模式。多年来能源工程系围绕“能源应用”,为区域经济和建筑行业输送了大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20年,能源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开始实施大类招生,新生按照“能源动力类”录取,入校后先进行两年能源大类平台基础课程学习后再按照学生志愿进行专业分流。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