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级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3-10-28    访问次数:    字号:[ ]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本科)

(门类:工学;二级类:能源动力;专业代码:080504T)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中文:储能科学与工程

英文: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代码:080504T

二、专业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河北,辐射京津,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人文素养,掌握储能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及相关的多学科综合知识,能够适应储能产业需求、适应区域能源产业和经济发展,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主要在储能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营、咨询与管理等工作。

预期可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

2.具有良好的知识应用及工程实践能力

掌握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中所需的各种技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储能及其相关领域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掌握储能专业方面的基本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4.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交流能力

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具备一定的项目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能够就储能专业领域内的技术问题,利用语言、图纸及现代化工具有效地与业界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5.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具有知识更新及能力提高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需求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达到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或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储能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问题,并能将该思维方法扩展到其它学科领域。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提出针对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或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储能技术方式及其应用工艺流程,并能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的同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采用现场调查、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信息综合等科学方法,对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了解储能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能够基于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背景知识对专业相关工程问题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储能科学与工程实践和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储能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储能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080504T)属于工学能源动力类本科特设专业之一。

五、主要课程

学科教育基础课程: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电路与电机学、电子技术基础、测试技术基础、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等。

专业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电力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等。

专业核心课程:储能材料、储能原理与技术、储热工艺及设备、储能系统设计技术、储氢技术及应用、储能系统安全管理、储能系统控制技术等。

六、主要实践环节

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军训、各门课程的实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课程的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七、学制、学位与最低学分要求

1.学制

基本学制4年,在校时间为46年。

2.授予学位

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3.最低学分要求

学生最低毕业学分应达到166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26学分(含选修课18.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40学分。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一览表

1.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至少修40学分,其中必修课34学分)

2.学科教育基础课程(至少修50学分,其中必修47.5学分)

3.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模块(至少修36分,其中必修26学分)


二、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注:综合课程设计(一)为储热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二)为储电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三)为储氢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三、本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分分配比例表

四、教学进度分类统计表

五、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一览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链接符号 快速链接:
电话 联系电话:0313-4187742/4187745
邮箱 Email:hbjgxybgs@hebiace.edu.cn

版权所有: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朝阳西大街13号